以牙铸铭厚德载医
发表时间: 2014-11-11 来源: 满洲里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关闭]

——记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口腔科医生王冰

  提起牙医,我是充满了畏惧和抵触的,原因是在三年前的一次牙齿修复过程中,一名牙医一手拿着冰冷的电钻,一手拿着小锤子、小钳子、镊子这些修补工具,硬生生的把我左侧的一颗牙给治残废了。以后的三年里,我的牙齿总是断断续续的疼,而且不能咬食物。因为之前的失败治疗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我的牙齿再怎么疼,我都不找牙医治疗,每次挺一挺,疼痛也就过去了。可是今年七月份,我的牙齿又痛起来了,这次我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整整疼了三天三夜。无奈之下我带着忐忑的心情,不得不再次走进医院。然而,这一次细心的治疗使我对牙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改变我对牙医偏见的这位医生就是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口腔科的王冰。

  初见他时,外表斯文,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年龄大概在30岁左右。我心理犯起了嘀咕:这么年轻能治了牙吗?完了!这下我这颗牙是要彻底告别我了。但也没办法,疼痛难耐我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他的治疗。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半个小时的治疗中他技术娴熟,手法拿捏有度,整改治疗过程我都没有感到不舒服,并且牙齿疼痛缓解了很多。我开始对这位年轻的医生有了些好印象。

  初次治疗完毕后,他详细的向我介绍了下一步的治疗步骤,耐心得听我讲述了患牙如此严重的原因,当他得知我是因为害怕治疗,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障碍时,又当起了我的心理医生,帮助我克服困难。一颗牙从开始治疗到修补好,整整用了40多天,我前后去医院14次。整个治疗过程他谦虚的态度、和善的性格、敬业的精神、高尚的医德我都看在眼里,我对这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医生充满了敬意。

  他是来的最早的一个。我目测了一下,整个口腔科大概有10余人,每天7:50左右,他就已经来到了医院。一身雪白的大褂,一个淡蓝色医用专用口罩,两台白色冷光灯,手上戴着一双黄色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手套,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有时赶上排队的患者太多,他连自己带的早餐都顾不上吃就开始工作。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态度最好的一个。他眼睛不大,态度温和,与口腔科的其他同事交流总是笑眯眯的。做个什么事情有商有量的。对待每一位患者他也没有医生的那份严肃劲儿,记得又一次一个父亲领着孩子来治牙,小孩哭的死活不张嘴不配合,那位父亲居然骂开了王医生,王医生只是笑也不做声,那位父亲走了之后,王医生微笑着与我和其他同事说:他孩子不配合,居然骂我,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

  他是最能替患者考虑问题的一个。今年全国都在开展群众路线,我在单位负责大量的文字工作。他得知我工作忙,时间少的情况后。把每次的治疗时间都安排在了周六日。当我的牙齿已经治疗完毕,可以添补的时候,他知道我有心理障碍,害怕补住之后出现胀痛情况,为了打消我的疑虑,他多给我消了3次炎才补上。                                                    

  他是工作最认真的一个。王医生的手与普通人的手不太一样,肤色发白,而且表皮发皱,像是经常浸泡在水中一样。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解释道:“每次检查牙齿时,都会带着一次性医用手套,手套中有滑石粉,每次取下手套时都要立刻洗手,现在每天都有二三十人来检查牙齿,每三天都会用完100双一次性的手套,手长期在手套中捂着,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王冰同志以她崇高的医德、良好的医术、踏实的作风在口腔治疗及修复事业中做出了扎实的成绩。他使手中冰冷的器械有了温度,用这些魔鬼般的东西为许多患者刻画出灿烂的微笑,他赢得了患者的心,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我们每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像王冰同志学习,学习他那种把对事业的情,对岗位的爱,奉献给党得事业,以其崇高的思想觉悟,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好强奋进的精神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

李国威

国际物流产业园区

15049773135

责任编辑: 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