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彤

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

家就像根,永远是落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暖;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

王云彤,1981年7月出生,1999年12月参军,退伍后在铁路车站运转车间工作,自他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勤奋学习、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王云彤妻子王娜1982年9月出生,2005年1月参加工作,他们结婚8年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夫妻间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点击详细内容>>

王云彤

互敬互爱,家庭和睦

王云彤是在铁路一线上工作,工作任务重并且比较辛苦。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没有双休和节假日,家中事情几乎顾不上,为让她安心工作,作为独生子女的妻子婚前几乎没怎么做过家务结婚后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2014年他们从二人世界变成了三口之家,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为了给她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妻子养成了中午不休息的习惯,始终把家务料理的井井有条。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也不例外。王云彤和妻子王娜从恋爱到结婚到现在共同牵手走过了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他们彼此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孝敬老人,任劳任怨。亲戚之间团结和睦,有困难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也得到邻里的赞扬。

尊重老人,奉献爱心

家庭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方面,也是关系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要素之一。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是一对天生的矛盾无法解决。王云彤妻子王娜从来不这么认为,她把公婆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对待,而且在与公婆的相处中得到很多很多的温暖。结婚8年来,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一家人的身上,从结婚到现在,从没和公公、婆婆红过脸,吵过架,彼此尊重,相处融洽,王娜用自己的真诚,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

王云彤的家庭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份,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怀”。“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苏云艳

幸福之家传递温馨暖风

苏云艳,女,今年44岁,居民组长,现在新开河街道办事处从事保洁工作,她工作认真、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她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患脑血栓的婆婆与她们生活在一起,勤劳能干的丈夫高振兴在渔场打工, 21岁的儿子在上大学。她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相信科学,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是辖区平安幸福家庭的典范。

点击详细内容>>

苏云艳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苏云艳作为一名居民组长,对社区工作积极支持,献言献策,这种感情积极地影响着每一个家人,她能积极向居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道德法规,及时将社区的通知宣传到位。诚实守信是苏云艳家庭的传统美德,也是邻里公认的优良品质。

家庭和睦,乐善好施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关系十分亲近,互相帮助,其乐融融,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去年,苏云艳的婆婆患脑血栓,住院一个多月,她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婆婆恢复得很好,婆婆逢人便讲,自己有一个好儿媳妇。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她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多年来,从没有与任何一家邻居吵过架,全家人待人真诚、热情。邻居家有什么纠纷,她会主动上门劝解。邻居家有什么困难,主动帮忙排扰解难,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她非常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作为居民组长的苏云艳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参与社区建设,深受群众欢迎。

相信科学,崇尚文明

在日常生活中,她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对封建迷信活动深恶痛绝。她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崇尚文明、拒绝邪教活动,并积极影响周围群众。

勤劳致富,乐于奉献

苏云艳为了方便照顾患病的婆婆,就近在新开河街道办事处从事保洁员工作,她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多学有用的知识、多学习身边朋友的长处,努力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向家庭和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现在苏云艳正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得更好。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平安幸福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平安和谐。

韩明凤

幸福家庭,从点滴做起

幸福家庭,从点滴做起,提起韩鸣凤夫妇,富华社区无人不举起大拇指的。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韩鸣凤,今年52 岁,是北区办富华社区的朴实居民,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作为一名家庭妇女,她把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仅仅有条;作为一名社区老党员,她一直怀揣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小区内尽心尽力地为群众办事,任劳任怨地服务于社会。韩鸣凤也是一个热心公益,乐于奉献,与时俱进的人。她喜欢文娱活动,也经常引导大家参加娱乐活动,她还非常关心着邻里周围的环境卫生,随时随地见到垃圾就扫,见到纸屑、塑料袋就拣。她的模范举动,也感染和教育了邻里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小区的环境建设中。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是韩鸣凤一家的真实写照。她还经常帮助身边的老人,雨天为老人撑伞、雪天把老人扶上楼,看见老人拿重物,就主动送上楼。在她的带动下爱人也经常帮助楼里的老人。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活着,就是要为社会、为党、为人民积极工作,为建设和谐社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贡献”。

点击详细内容>>

韩明凤

她热爱跳舞,既锻炼了身体,又结实了不少的邻里好友,每次去市场买菜,她都要问问邻居是否需要,然后为她们顺便带回来,一次次的温暖着邻居们的心。

她平时与邻为善,守望相助。邻居谁家要是一时有了急事,只需说一下,她会尽力帮忙。邻里之间遇事谦让,热心主动给予周围邻居帮助,帮助化解邻里之间矛盾,从未与人红脸、争执。她说:“大伙有缘住到一起,就是一家人,就得为咱这个大家庭多费点儿心,多出份力。”话虽朴实,却道出了她心系群众、大公无私的胸怀。

韩凤鸣是一名朴实的群众,又是一名为民办事的社区老党员,在朴素的点滴生活中,用爱心和奉献,塑造了友善、互助、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被人们称为爱家助邻的好模范。

佘宇

幸福家庭,从点滴做起

张晓曦,34岁,研究生学历,现在满洲里市委组织部工作,佘宇,34岁,研究生学历,现任呼伦贝尔市消防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张晓曦、佘宇,恋爱七年,结婚七年,在十四年多年来携手中,他们相濡以沫,互相支持,她理解他作为消防军人工作的艰辛,他呵护她作为妻子、母亲照顾家庭的不易,他们用最朴实的情感,最无私的奉献,最无悔的付出,向人们诠释着什么是爱情,什么是亲情。

恋爱时,佘宇还不是一名军官,张晓曦也只是一名上大学的学生,曾经的同学生活,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毕业后他们不眷恋大城市的繁华,回到了家乡满洲里,他成为了一名消防战线的军官,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为她披上了嫁衣,她成为了他的新娘。

点击详细内容>>

佘宇

生活远没有恋爱那么简单。结婚初期,佘宇同志在一线工作,几乎天天值班,普通的新婚夫妇在晚上下班后都可以散散步、看看电影,而他们却只是一个人坚守在岗位,一个人在家守候。婚后,他们连续几个春节都是在部队里度过的,虽然在部队过春节有别样的意味,但总是少了一份这个节日本应赋予的温暖。张晓曦至今记得婚后第二年的大年三十,刚在部队吃完饺子,警铃就响起了,所有官兵战士都本能的弹跳起来,冲向了消防车车库,然后经过了全体官兵的一夜的奋战,终于成功的熄灭了大火,保卫了百姓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在他们回来的那一瞬间,张晓曦看到自己丈夫疲倦的身体和满脸的尘土时,立刻就掉下了眼泪,她在为自己的丈夫,为自己的军人丈夫感动骄傲,正是有了像他这样的热血男儿们,才有了老百姓一个又一个祥和的、平安的春节。

真心呵护才能保鲜爱情。虽然工作繁忙,虽然聚少离多,虽然军嫂就意味着辛苦和牺牲,但是张晓曦无怨无悔,因为她拥有一个爱她、呵护她的丈夫。怀孕时,虽然作为军人,佘宇不能天天为她洗衣做饭,但每次产检都是他亲自陪伴,第一次听胎心,第一次看四维彩超,剖腹产时守候在手术室门外,他们的爱情结晶就这样在他们的呵护中出生的。产后第三天,佘宇就出差二十天,回来时,孩子已经快满月了,虽然不能做到悉心照顾,但是佘宇天天打电话问候,让妻子给他发孩子的照片,丈夫的贴心的爱,弥补了其他的一切缺失,他的关怀让妻子觉得作出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孩子渐渐长大,佘宇总是在下班后,推掉其他一些和工作无关是事务,回家陪伴女儿,有爱的家庭,总是欢声笑语。

互相扶持才能共同成长。由于张晓曦对丈夫工作的全力支持,佘宇同志才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部队的建设中。佘宇安心本职,一心一意工作,先后二次荣立三等功,并被呼伦贝尔支队多次表彰为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并因工作成绩突出,2014年被任命为呼伦贝尔市消防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由于佘宇对其妻子的关爱和支持,张晓曦也能时刻专心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工作业绩出色,得到了领导、同事较高的肯定和认可。红花和绿叶总是相偎相依,佘宇张晓曦夫妻就是互相衬托互相呵护的红花绿叶,他们在平凡是生活中谱写了一曲最美的家庭颂歌!

唐海鑫

闪耀情系国防的幸福音符

唐海鑫和侯玉泉的家庭与千万家庭一样,是一个三口之家的普通家庭,但这看似普通的背后,却蕴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记录着这个家庭在生活上自强、自立的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侯玉泉同志是内蒙古边防总队满洲里边检站一名正营职军官,从军23年在执勤一线始终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扎实工作,他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领导及战友们的一致好评。在执勤业务科他一干就是18年,曾经担任过检查员、副科长、科长等职务,从未发生过各类执勤差错,公路口岸工作量大每年至少有170多天在口岸现场值班,只要是他的班,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总能看到他现场巡查的身影,时时提醒执勤人员认真履职。十多年的检查经历,他总结归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查验技巧和人像比对查验法,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执勤中被他识别查获的冒名顶替人员有20多人,有效打击了口岸违法偷渡活动。后来因工作需要又调入勤务中队,如今他是年龄最大、军衔最高的带兵干部,由于岗位特殊性全年24小时值班150多天,对此,他毫无怨言。正是因为这样无私的奉献,先后多次被部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执法为民标兵、奥运安保先进个人、口岸树新风先进个人、大练兵先进个人、口岸疏运先进个人、最佳奉献奖、最佳荣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荣誉的背后是妻子唐海鑫默默无闻的鼎力支持。

点击详细内容>>

唐海鑫

妻子唐海鑫在扎赉诺尔收费站工作,经常熬夜值班,导致年仅11岁的儿子从小自强、自立。因为夫妻俩经常同时值夜班,儿子独自在家是常有的事,有时夜里在家会因为害怕而哭泣。工作原因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唐海鑫只能闲暇之余与儿子谈心,辅导孩子学习,了解孩子所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希望儿子多多理解爸爸妈妈,告诉他人生路很长,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工作之余主动承担起所有家务,不让丈夫分心而影响工作。生活中夫妻关系和谐友爱,彼此孝敬父母有加,邻里关系相处融洽是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满家庭。

侯玉泉的家庭是普通的,同时也是光荣的,他的家庭传承着中华民族最朴素的美德,闪耀着我们情系国防的幸福音符,寄托着情系国防的美好憧憬。

姜百洲

用责任诠释着家庭角色

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一个由军人、教师和女儿组成的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在各自忙碌的生活中用责任诠释着不同的角色,用真情感受并传递着幸福。

丈夫姜百洲的父亲是一位转业军人,从小深受家庭的耳濡目染,不到20岁就当了兵,在边防检查站一干就是20多年。从一名戍守边防的站岗哨兵,到担任车管助理期间多次荣获“车辆安全管理先进单位”,从担任后勤处副处长期间,默默为边防一线做好营房卫生、军械运输等后勤保障,到带领边防检查站空港分站官兵守好国际航班和列车出入境安全检查的关卡……一次次的角色转换,让他从稚嫩走向成熟,曾三次荣立三等功,并多次荣获嘉奖。更让他因为自己雷厉风行、顽强正直、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而成为战友身边可以信赖和学习的楷模。

他情系边防,心系家。部队的历练让他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戍守边疆是军人的使命,兴家旺族更应该是男人的担当。在家里,他孝敬父母,悉心听从父母的教诲;理解妻子,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关心姐妹,尽心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疼爱女儿,严慈相济,身体力行当好女儿的榜样。

点击详细内容>>

姜百洲

妻子徐秀丽是一名教师。三尺讲台、一支粉笔,让她享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更是用爱心、智慧和执着描摹出自己多彩的教育人生。从一线班主任成长为一名校长,数不尽的风雨,道不尽的辛劳,她却始终初心不悔、诲人不倦,在她看来,任何鲜花和掌声都抵不过她守护生命成长、静静聆听花开的意义。

成为一名军嫂的时候,丈夫和车班的战士们生活在一起,每周只能回一次家,那时的女儿还未满两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要扛起家庭的全部责任。照顾父母公婆,料理女儿的生活起居,辅导女儿的课业,每每心力交瘁的时候,她总是因为丈夫一个暖心的电话而心满意足,因为自己是一名军嫂而信心倍增。边防检查站建站60周年的时候,她被评为“十佳警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让她所有的付出都无怨无悔。

女儿姜羽馨现在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因为从小成长在充满欢笑、相互尊重的家庭里,爸爸妈妈之间的相互包容、支持与理解也深深影响着她,因而塑造了她阳光、乐观、善良、独立的好品质。她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乐于与人交往合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既有家庭成员间交流思想、共同劳动、读书分享、愉快游戏的其乐融融,更有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到公益书吧品味书香、和伙伴们一起体验爸爸军营生活的酣畅惬意。她曾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和“雷锋式好少年”。在学校读书节上,家庭曾荣获“书香家庭”称号。

就是这样的一家人,平平淡淡、朴朴素素,却在浓浓亲情中享受着心中最美家庭的温暖,在尽责奉献中沐浴着和谐社会的恩泽。

于春艳

和谐小家 情系大家

于春艳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老师,也是一名军嫂。正是这特殊的身份,让于春艳无怨无悔走过漫长的十一年。十一年风雨兼程,十一年她始终如一地在丈夫的身后默默地支持着他。为了让丈夫安心守边,一边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家庭的重担,一边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于春艳的丈夫名叫郭义生,现任乌拉特中旗边防大队政委,中校军衔。嫁给军人的那一刻起于春艳便知要学会吃苦,懂得奉献。军人的天职便是服从命令,十一年来,于春艳的爱人辗转了许多地方,先后就职于满洲里市边防大队、呼伦贝尔边防支队、乌拉特中旗边防大队。作为军人的妻子,虽一直与丈夫两地分居,尝到了不少酸甜苦辣,但于春艳从未因嫁给军人而后悔。其间,于春艳也经历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但痛并快乐着!

孩子不到两周岁时,于春艳的丈夫便调至海拉尔边防支队任职,而此时学校七年级正有一位班主任调离岗位,学校便将这一重任委任于于春艳,这让我陷入两难的境地:想到孩子未满两周岁,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也是启蒙教育的开始,爸爸不在身边,妈妈照顾孩子天经地义,然而此时学校也急需班主任,否则50多个孩子无人管理。

点击详细内容>>

于春艳

思前想后,还是应顾全大局,于春艳没有因家庭的困难而推卸责任,毅然接受了任务。因班主任工作起早贪黑,自此开始,于春艳便和爱人商量,把孩子寄养在扎赉诺尔于春艳母亲的家中。每周只能见孩子一面,每天忍受与孩子的离别之苦,心中怎能不惦念?而每周的见面,便成了于春艳最大的期盼,每周五于春艳便坐公交车返回30公里外的母亲家中看望孩子,而于春艳又极尽所能地利用周末短短的两天时间陪伴孩子,每到周末离别时最是痛苦与不舍,于春艳含着眼泪告诉孩子:“妈妈下周再来看宝宝!”而身后传来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妈妈,不要走,再抱抱我……”那哭声随着渐行渐远消失在夜色中,作为母亲于春艳只能擦干眼泪默默离去。这就是军人的孩子,也许他们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他们因此错失了孩子的启蒙教育,整个幼儿阶段孩子都是跟随外婆长大的。

孩子到了入学年龄,无论再苦再累,于春艳都要尽一个做母亲的责任,于是,每天于春艳在照顾孩子的琐碎与学校间奔波。班主任要按时上岗,女儿上学时间却相对宽松,而于春艳却让她迁就她的上班时间,孩子还未睡醒,于春艳便把她从被窝中拽起,不到六岁的孩子怎能挺过来,那段日子,于春艳和孩子常常伴着泪水熬过。每晚忙完家务、辅导完孩子,于春艳还要备课,常常到深夜才能睡下。即便如此,于春艳仍出色地完成学校交与她的各项工作任务,参加道德讲堂活动、阅读交流、公开课展示、参加基本功大赛,致力于班级管理,于春艳从不畏难退缩,她所带的每一届学生班风纯正,成绩优异,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有时我也常想如果丈夫在身边,也许会为于春艳分担一些,而此时这一切于春艳都要一人承担,但于春艳仍怀有信念,那就是坚持。每天,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身心疲惫,于春艳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几年来于春艳做了两次手术,但仍坚持做好教师工作,从未因身体原因请假。

金占军

情系国防 小家大爱

家庭是心灵港湾,幸福之所,有亲情的温暖,有爱情的甜蜜,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是为事业奋斗前进的温柔肩膀,一个温馨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不仅是上辈人的期盼和3口人的快乐,更是社会的和谐因子和正能量所在,如是居住在新世纪社区东兴花园的金占军家庭,父母放心安逸,夫妻和睦互敬,孩子健康快乐,和谐美满,是社区居民的榜样和美好家庭的典型。

点击详细内容>>

金占军

敬老爱幼 传承孝道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为人立世的基本准则。今年34岁的金占军和33岁的妻子张敏夫妇2人将双方父母4位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致。老人生了病,夫妻2人联系医院,陪床护理,穿衣端饭;老人心情不好,夫妻2人与老人谈心,逗老人开心,女婿陪丈人散散步,儿媳陪婆婆逛逛街。始终对老人关爱有加,尊敬有道,处处维护老人尊严,成为双方大家庭的顶梁柱,父母的精神依靠,夫妻2人成为父母眼里、朋友圈里、左邻右舍的谈资里的好儿子、好儿媳。他们上孝父母,教子有方,刚满6周岁的儿子金笑宇,可爱懂事,耳闻目染下,小小的年龄即懂得孝顺之道,帮妈妈做家务,攒钱给姥姥买礼物,从不跟老人使性子、耍脾气,一家人其乐融融。

互敬互爱 包容共进

材米油盐酱醋茶,过日子不可能万事顺心、一切如意,需要夫妻之间的相互包容,相互安慰,相互关怀。金占军是一名边防军人,很多时候妻子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父母、孩子的职责,他知道妻子不容易,有时妻子对他发点小脾气、使点小性子,他都一笑了之,一句“老婆大人你辛苦了!”便让妻子释然。而张敏也并非真得生气,不论白天黑夜、节假日、逢年过节,只要丈夫单位有事,她从不埋怨,总是叮咛丈夫:“早点回家吃饭。”夫妻的相互包容、理解支持,给各自的工作和事业铺平了道路,丈夫年轻有为,在单位工作顺利、名声好,和同事关系融洽、有威望,妻子贤惠淑良、大方得体,不动声色地为丈夫投身边防保卫工作解除了后顾之忧,深受部队领导好评,成为丈夫的坚强后盾。

播洒大爱 热衷公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照顾好自己双亲的同时,金占军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牢记心上,用实际行动践行大爱,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别人,10余年来,资助辍学儿童、求助孤寡老人、帮扶困难群众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始终闪现着他的身影。当他得知90多岁的李金蜜老人无依无靠的时候,带领战士们送煤、送米、送钱、送温暖,为老人打扫屋子、洗衣服,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号召战友关注驻地社会民生,关爱弱势群体,在他的努力下,所在单位与驻地18户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争取政策上的支持,积极奉献子弟兵的爱心,传递驻地党委政府的温暖,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妻子张敏每次看到负责小区物业卫生的老大爷都要嘘寒问暖,经常把家里的衣物洗净打包,让丈夫捐给有需要的人,小小的一个家庭为“双拥模范城”称号增了光、添了彩。

段世龙

在致富之路上努力开拓

段世龙、男、汉族、1972年3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2011年光荣加入中共党员,系山西省临县吕梁市都督村人,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豪爽、豪气、仗义、大义、大度,有企业家的风度和风采,说起话来落地有声。他总是讲:“满洲里让我改变了生活,让我实现了人生梦想,实现了自我价值,因此我要做有益百姓的事,普及健康快乐,品味优质生活。”段世龙先生是2003年到满洲里创业的,十几年来,他在满洲里从五金生意做起,然后又出口俄罗斯,每年都要往返中国、俄罗斯之间,出口五金和配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和俄罗斯市场的需求,生意走向市场化、国际化。

点击详细内容>>

段世龙

他一直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学习,掌握技术,为创业打好基础。平时注意加强政治学习,每天坚持收听收看电视新闻和报纸,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有关“个体致富扶持”问题的大政方针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相关政策,只要是国家倡导的、支持的,他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为创业打好政策基础。每年都自费订阅《满洲里报》、《科技博览》、《山西科技报》等发展技术书籍,坚持记笔记、摘要点,并和实践有效结合,为创业打下技术基础。

孜孜以求,勇于探索,寻找创业门路。他主要从事的是宾馆行业、五金零售批发、现已在俄罗斯设有五金分店、开辟“绿色通道”对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十几人提供就业平台。经过了一番艰难困苦的探索,有失败、教训,也有成功和经验,酸甜苦辣,尽在其中。随着国家对“个体创业扶持”问题的关注和各种优惠政策贯彻落实,随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他个人经验和技术也不断提升,他总是觉得作为一名党员,有责任帮助其它党员和贫困下岗职工、掌握技术,发家致富。因此,他主动承担了有发家致富愿望的业余技术培训员。开拓进取,硕果累累,负重前行,再铸辉煌。他潜心钻研,努力拼搏,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了较多的荣誉。1997——2011年他申报了国家五项配件专利获得了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通过中国专利查询系统,可以查询到段世龙的发明创新项目,有太阳能热水器双管循环防冻装置、可控茶浓度杯、悬挂式大行程多泵式千斤顶、串联式平衡减震器、方便式锁管接头。荣获多种奖项。

他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他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他们夫妻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相思,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过共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心贴得更 近,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当意见不统一时候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

他总是谦虚的说:“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更重要的是开拓未来”。今后,会更加刻苦努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增强科技创新力度,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探索奋进,实现人生新跨越、为致富之路贡献自己的力量。

孙春龙

营造温馨快乐家庭 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卡社区孙春龙、李晓峰的家庭,夫妻相敬相爱,遵纪守法,平等互助,在事业上积极创业、踏实肯干、科学致富,生活上互相照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在推荐“最美家庭”的活动中树立了榜样。

孙春龙与爱人李晓峰是2002年建立的家庭,至今已有11个年头,夫妻二人一直与孙春龙父母同住,家中五口人和睦相处。夫妻二人积极要求进步,不但努力学习种植技术,还积极参加社区的政治学习,孙春龙于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自2011年开始担任二卡新村副村长以来,团结带领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积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大胆创新,自己带头成为了党员科技示范户,同时也带领二卡居民逐步走上了特色种植产业化道路。曾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百家农牧民”“满洲里市科技示范户”等称号。

点击详细内容>>

孙春龙

1996年,他随父母来到东湖区,十年来一家人辛勤耕耘,维持生活,并攒下了一些钱。2006年,他利用第一桶金购买了一台大型农用机,开始为村民和周围农民耕整土地,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为他挣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二桶金,依靠每年的种植和农机出租,他的年收入达到5万元左右,家庭生活条件逐步向好。在东湖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兴建初期,孙春龙抢抓机遇,得到了东湖区的重点扶持,帮助他贷款30万元,以土地置换的形式帮助其在园区内建起了27个大棚4个温室,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特色种植。2012年,禧龙采摘园成功开业,早熟的瓜果草莓提前占领市场,年收入超过了30多万元。当年,他又兴建了3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和900多平方米的自动化温室。2013年,别具乡村气息的农家饭庄和垂钓园正式投入使用,真正形成了集农家观光、采摘、垂钓、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带动了东湖区农业采摘、旅游观光业的迅猛发展。为辖区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和再就业的平台。他家的景观式大棚成为外来游客的观光之地,既成为二卡居民学习特色种植的实践基地,帮助解决农户种植生产、管理、和销售的问题,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作为农业新村的管理者,孙春龙非常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网络、农家书屋、田间大讲堂、科技绿色信息网,组织广大居民开展大规模多层次的农业技术培训、科技入户指导和示范参观,积极宣传良种和农药使用方法,提高居民的种植技术。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同时,努力为居民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家庭中,孙春龙也是一名好丈夫、好爸爸。对于父母孝敬有佳,关心、体贴老人,让父母生活的快乐、健康;为教育孩子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不管多忙,回到家总要抽出时间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他以文明立家、科技发家、和谐安家为宗旨,营造了温馨健康的家庭,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侯立华

身残志坚搞养殖 脱贫致富带头人

“残疾人并不等于残废人”这句话是社区致富带头人侯立华说的,确实是这样,侯立华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在艰苦的岁月里重新站了起来,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事业。她就是侯立华,今年43岁,四级残疾,一个身残志坚的她带头依靠养狐技术,拓宽增收致富路,同时她积极带领周围群众,特别是残疾人共同致富,成为社区残疾人康富志愿者,是当地响当当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2000年,满洲里市妇联对社区内残疾人士实施“造血”扶持,免费为残疾人培训养殖技术。侯立华和许多残疾人一起走进了残疾人实用技能培训课堂,凭着自己的刻苦钻研,一个多月下来,她不但学会了饲养狐狸,而且还免费领到了由政府发给的4只狐狸。“政府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机会脱贫,说什么也要认真干。”搞种植养殖业,对残疾人来说谈何容易,但领到狐狸后,侯立华一边按照所学认真饲养,一边学习充电,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电话咨询老师,逐渐“造血”扶持变成了养殖能手。

点击详细内容>>

侯立华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几个月过后,侯立华收获了近40只狐狸,“由于种狐少,第一年养狐赚了几千元,说起自己捞到的第一桶金,侯立华记忆犹新。尝到养狐狸甜头后,侯立华并没有停滞不前, 2001年,她设法筹集了8万余元修建了能容800多只狐狸笼、能饲养1000多只狐狸的养殖基地,并且仅201年一年时间,依靠科学的养殖技术,她的种狐从10只发展到近70多只,出售700多狐狸皮,向侯立华请教“技术”的人络绎不绝。

养狐有技术、有销路又赚钱,这是侯立华做梦也没想到会落在自己头上的大好事,但去年年底时,侯立华却闷闷不乐起来。原来,养狐狸的人家越来越大,生意自然越来越多,每次卖狐狸皮又是大批量销售,皮张销路一时间不好。不仅是侯立华一家这样,社区里搞养殖的居民多,一般都陷入困境,皮价下滑,大多数居民忍痛割爱,不养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她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她选择了勇敢 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侯立华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开拓了一 番新的事业。可是看着周围的居民、邻居特别是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侯立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实在、聪明伶俐的她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她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 带动周围居民,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发展养狐养殖共同致富。她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残联的支持,如今,在她的带动下,社区已经有了14家养殖户,其他养殖户有情况、有问题找她时,她毫无保留地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帮助他人。她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这些养殖户家里义务巡回指导,在她的影响下,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并成立了养狐基地,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尽管自身残疾,但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强的信心和决心,她在养殖业创出了一份事业。在一人富了不算富的追求下,她又把爱心洒向了身边的残疾人 、居民住户。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侯立华却做到了去关爱他人。她能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为居民服务,她的敬业奉献精神,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侯立华 ,她就是一名很普通的养殖者,她是现实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这种乐于面对生活,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曲折而又传奇的人生故事。

王德岭

文明树新风 广受人点赞

湖西社区、兴华小区居民王德岭、王秀兰夫妻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互敬互爱的家庭。夫妻结婚30多年来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在家中能挑重担,任劳任怨;曾在敬业爱岗事业有成的同时,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他们的独生儿子王征聪明可爱,在三年之前建立了小家庭,有了可爱的儿子,是一个和睦的五口之家,深受单位、同事、朋友、邻里和社会的好评,赢得了周围人的赞美。

他们一贯坚持党的各项原则,严格遵纪守法,争做文明市民,忠诚社会主义事业,都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辛勤耕耘,工作扎实认真,勤勤恳恳,平易近人,关爱他人,是大家公认的善良快乐的一家。平日做到了明礼诚信、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建立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提倡婚事新办,在儿子结婚时,就取消了车队迎娶新娘的壮观景象,诠释出了注重家庭廉政文化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晚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责任,把对下一代的爱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把对子女的爱的感情同培养他的人生观、道德观及其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讲究方法、讲究技巧,言传身教,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把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传給下一代, 让孩子在良好的家风家教中成长,建造了一个温馨、和谐、文明、向上的美好家庭。

在儿子成家三年多以来,虽没住在一起,但他们时时处处在关爱着他们,除了早餐之外,中午、晚餐都由他俩负责,公公使出国家一级厨师的技能,变着花样让几天的菜尧不重复,老两口整天乐此不疲,让大家赞叹,也赢得儿子、儿媳的仰慕和尊重,他们在家里有地位,因而心情开朗。儿子、儿媳也非常孝顺,每当父亲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和各传统节日,都以不同的方式向他们表达谢意。尤其是小孙子的降生,婆婆更是倾注了全力,在儿媳剖宫产住院的六天里,她一刻也没离开,精心照顾;出院后,她住到了儿子家,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付出辛劳和爱心,直至孩子一岁半才回自己家,真是隔辈更亲哪;公公则负责一日三餐,家庭气氛和谐美满,这可能是全市最亮丽风景,可想而知,他们为此的无私奉献。这一切不必一一列举啦,足以说明他们为这幸福之家所付出的辛劳和对晚辈无私的爱。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不足两岁的孙子对爷爷、奶奶特别的亲,和睦相处的一幕幕,让所有的亲朋感慨、赞美。

点击详细内容>>

王德岭

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由老少共同努力建造了这个和睦的幸福家庭,创造一种温馨、互敬互爱的家庭氛围;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带来智慧,带来前进的力量,特别是能为孩子更快乐更好地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是文明城市满洲里所有幸福之家的缩影。儿子、儿媳都就职于市旅游局,儿子从事旅游大巴车司机的职务,随着满洲里旅游产业的兴盛,他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不但夏季工作繁忙在冬季也如此,他以兢兢业业、文明待客,安全运送国内外游客不计其数,受到好评,为满洲里市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吴奎

热心公益 最美家庭

我们家庭是一个热心公益的三口之家。妻子:满洲里市第五小学刘虹汛,2014年满洲里市身边好人;丈夫: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吴奎,满洲里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儿子:满洲里市第三中学吴迅康,满洲里市第二届美德少年。

我们一家三口经常参加社区、学校、部队、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助人为乐志愿服务活动。先说孩子吧,吴迅康参加了很多有意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1、家庭教育小志愿者;2、双拥部队小志愿者,被战士们亲切地称呼为“兵侄子”。3、社会监督小志愿者,2010年12月2日,我被聘为“满洲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社会监督员”;4、环保小志愿者,获得过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团委、环境保护厅颁发的“环境小卫士”称号;5、加入了由陈建钧叔叔牵头的满洲里市义工联合会志愿服务组织等等。

在尊老爱幼方面,我和妻子共同关爱过怡园社区孙希古、王淑珍老两口。曾随满市“兵妈妈”拥军慰问团去过市武警十中队拥军慰问, 组织满洲里市志愿服务团队。成功组织了多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我们还以个人名义加入陈建钧牵头的满洲里市蒲公英志愿者联合会志愿服务组织,担任理事和助学组组长。曾和陈建钧等义工去满洲里市北区二道街小学,将北区二小师生们捐给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冬季棉衣、棉裤等物品叠好、装箱,清洗、消毒后,打包邮到贫困山区孩子们手中;我们一家三口多次和陈建钧等义工去满洲里市莲花托老所,给那里的孤寡老人擦擦脸和手、剪剪手指甲、铲雪收煤扫庭院等等。

我们关爱过患有“肛瘘”疾病的农民工子女赵思敏,在我们的号召下,举行爱心捐助活动,全班48名同学纷纷献出爱心,总共捐款3635元;经过满洲里日报和满洲里电视台的报道,市教育局、市第五小学、市红十字会、市东山办老年艺术团、东兴社区关工委等单位纷纷为赵思敏捐款;2013年12月27日,在两位家长代表的见证下,刘老师把捐款总计9118.75元的工行银行卡和取款密码交到赵思敏同学手中,用于寒假去哈尔滨等大医院治疗肛瘘疾病。

点击详细内容>>

我们还关爱过单亲家庭子女李俊、东兴社区农民工子女王炜璇、患有自闭症的留守儿童王毛毛、资助过贫困低保家庭子女张玉等。利用寒假休息时间,我带领同学们来到满洲里市东兴社区图书室进行课外阅读辅导志愿服务,拓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邻里互助方面,我们帮助和关爱过新世纪社区残疾人子女于海慧。我们曾经多次去居住在新世纪社区清华园小区4号楼4单元601的残疾人于永贵的家里,对他的女儿于海慧(在满洲里市第五小学四年七班)进行志愿服务家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工志愿服务,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目前存在的困难,主动地辅导了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以及三科的课前预习,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以便以后随时电话解决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帮助和关爱过新世纪社区空巢老人王淑芳。我多次到满洲里市新世纪社区清华园小区10号楼3单元201室的王淑芳(85岁)老大娘家,拜访看望王淑芳老人。老人的爱人已于四年前因“脑出血”去世。我先给老人剪剪手、脚指甲,再把室内打扫干净,收拾利落,最后扶着老人端坐到沙发上,和老人一起谈心。聊得高兴时,老人紧握着我的手,说自己的心率有些过速了,是由于太激动了。因为老人腿脚有些不太灵便,在室内很少活动,双脚和小腿有些肿胀,我帮她简单地拿捏了一会儿,老人甚是开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尊重老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朱振莲

来自基层志愿者的风采

朱振莲是南区阜城社区第三居委会委员,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优秀志愿者。自199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整整在居委会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6个年头,她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了社区工作上,自从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以来,始终以“依托社区,服务社区”为志愿服务宗旨,及时解决辖区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自愿者活动中,努力拓展新的工作思路,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需求,弘扬关爱和互助风尚,在志愿者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表率作用。她为人热心,工作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赢得了同事和辖区居民的信赖和好评。

以宣传教育为主的志愿者服务行为。她负责的辖区都是平房区,流动人口较多,约占全委总人口的55%以上,大多都是低收入人群或是弱势群体,但她始终秉承着一颗关爱他人之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比如她为了提高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生育文化水平,她深入居民家中面对面的开展宣传教育服务,为居民提供政策、法规、奖励和扶助等方面的知识宣传,为居民发放宣传单和宣传品。她还经常组织居民在辖区繁华地段开展秧歌表演,为宣传搭建平台,浓郁了宣传教育氛围。

勤于沟通 关爱弱势群体。 她始终坚信只有经常深入辖区,走访入户,才能知民情,解民意。经常走访可以增加与居民间的感情交流与沟通,并能够及时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绝不走过场。比如她在走访时,经常到五保户李秀芝家,陪她们夫妇聊天,为他们夫妇送水果和收拾室内外卫生,李秀芝夫妇非常感动,把她当成了自家的亲人。当她了解到残疾人周春志行动不便,急需一个轮椅样的助残工具,于是她与社区、办事处的残联部门协商,又与市残联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真诚与爱心的努力下,终于为周春志解决了出行工具—残疾人的电动三轮摩托。她还经常到贫困少数民族党员翟会义家,为他送去捐助的衣物、粮油等生活用品。因为翟会义夫妇都是体弱多病,儿子还是智残,所以朱振莲同志总是心里装着他们一家,到了冬天惦记着他家是否有煤取暖,到了夏天室内是否通风,随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翟会义把她当成了女儿般看待。她的志愿者服务行为还体现在关爱空巢老人上,她经常为行动不便的空槽老人剪头发。

点击详细内容>>

抓重点解难点。她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能够及时掌握辖区动态,把辖区内居民最关注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抓捞上来。比如今年5月份,因为地面塌陷,自来水外线管道破裂,导致辖区内有146户居民无水吃,给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有的居民要去市政府上访。她急居民之所急,三番五次的与市自来水公司的外线负责人联系,又与146户的居民代表商量解决吃水问题的办法,经过她的沟通与协商,由居民集资掏挖塌陷地面,自来水公司负责提供管道维修,这146户居民终于在短时间内吃上了水。辖区内有一处公测属于危房,四面墙上都有裂口,附近居民不敢去厕所,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朱振莲得知这个情况,立即与合作区环卫部门联系,其结果是翻盖了此处厕所,解决了附近居民为之恐慌的一个难点问题。

白晓红

敬老孝亲做义工 如水人生不争先

白晓红参加工作23年,她一直工作在运行一线。长期的倒班工作,生物钟颠倒,很多男同志都叫苦不迭,下了班总是昏昏沉沉,就想多休息会儿,多补补觉儿,或许是遗传了父母亲蒙古族健康的体格,她总有着不知疲倦的精神头儿和忙不完的事情,她就是满洲里热电厂汽机运行值班员白晓红,单位的同事都亲切的称她为“红姐”。

“红姐”的性格中有着男子的豪爽和热情,她的好人缘是没的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不须求助她总是主动帮忙。她说她很喜欢:“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两句名言,也一直将这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2012年,她听到同事讲诉一个关于9岁白血病女孩的事情,就毫不犹豫的将兜里的500钱全部拿出来,要同事帮忙转交给孩子的家长,孩子家长收到钱后极力要求见“红姐”一面,但是她婉言拒绝了,她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谁听到,遇到这样的事情也都会这样做的,这没有什么。”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社会上更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患病的女孩顺利进行了骨髓移植手术,现在恢复的非常好,与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在学校上学。

点击详细内容>>

白晓红

2013年,白晓红加入了满洲里市“蒲公英义工组织“,并担任副会长,有了这个平台和义工伙伴,”红姐“做起公益来,更是如鱼得水。她前后策划了40多次的主题实践活动:每周末常规活动,带领志愿者们扎根社区服务空巢老人和残疾儿童;关心弱势群体爱心活动等。策划“蒲公英志愿者暖冬计划”为平房区的空巢老人家庭送去了10余吨爱心煤,让老人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经常组织志愿者们周末为莲花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老人包饺子,与老人们“一帮一”结对活动,让孤寡老人能够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照顾;带头参加“蒲公英志愿者微爱漂流站-学校传递行动”到满洲里市第二小学,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去了书包、笔袋、铅笔、学生用本等学习用品等。

014年7月,义工协会举办了“守望相助、游国门”的公益活动,红姐与其他热心公益的义工40多人,陪同15位老人院的孤寡老人去满洲里市的几个著名观光景点游览。在一上午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个庞大的“观光团”,这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家庭”,其乐融融,笑声不断,老人们写满沧桑的脸庞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和微笑,“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敬老爱老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今天这个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参加志愿服务至今,白晓红个人累计志愿时超过1200小时,被满洲里市文明办评为2014年满洲里市“身边好人”、蒲公英志愿者“2014年度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应跃斌

热爱生活 热爱公益

家住佳润华庭小区2号楼5单元501室的应跃斌为兴华办湖西社区居民,本人2009年至2012年在国际商城经商期间资助患有小儿麻痹的小二同志,经常给送旧衣服,免费赠送旧纸箱及各种回收物品预其贩卖维持生计,提供午饭等。

2012年加入满洲里市公益联合会首任副会长一职,向联合会捐款数千,期间对咄咄怪事有癌症的商户捐款数百,屡次走访湖社区孤寡老人,莲花养老所、廉租房残疾夫妇,深感民间疾苦,更加坚定了热心公益的态度,坚信只要热心的帮助对待有困难的人,那么他们才会最终对生活充满信心,不断地发扬公益人的伟大精神。

作为一个湖西党支部的志愿者和一个预备入党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路面扫雪,收拾垃圾,填补道路及修理公共设备,养护花坛及各种有益的活动国,对创建美好家园作出自己应有的页贡献。

点击详细内容>>

应跃斌

在得知湖西社区工人因为冻坏了脚,而无法找到合适的鞋,从而在家瘫痪半年之久,在湖西社区党委书记的努力下,我特意为其定制了两双鞋子,一双里外全皮的秋鞋,一双厚厚的粘子鞋为其过冬,使其彻底摆脱了无法行走的困局,现在已经能够行走自如了。

2014年在得知支有鲁旬地震受灾严重。数千儿童因受灾生活无法正常,作为一名鞋业的经营者,我毅然合出库房的1000多双鞋子,捐去了灾区,希望给灾区人民送去自己一分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如今在全国人民的携助下,鲁旬已经发展的比以前更好。

在国际商城经营期间,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店里丢的贵重物品,都予以妥善保管,当面点的钱多了,次次都给退还。对售出的商品,都给予“三包”,次货无偿退款。做到童叟无欺,诚信经商,发扬中华民族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深得中外客户的好评。既要做好公益,又要修养自己的道德情操。

益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一个人,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做人的态度,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哪里需要去哪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正能量,总之要力所能及的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热爱生活,热爱公益。

李长志

用行动培养孩子的爱心

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源泉,是教子成人的第一步。曲慧松今年47岁,是兴华办湖东社区的一名工作者,丈夫李长志是职工学校的一名老师,她拥有的知识型家庭,是个人人羡慕的和谐家庭。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且不可代替的教育者。她们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榜样的正能量去影响熏陶孩子,她们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带动着女儿。家人之间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她将人世间的真、善、美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跨入大学的殿堂。

寓教于乐,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什么花结什么果。曲慧松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知识需求,她精心疏理自己的教育思路,然后把思想充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生活教育孩子。她告诉孩子学校是个大家庭,老师就像父母,每一位同学都是兄弟姐妹,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且,她提前把孩子的课程做了系统的学习,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在游戏中提前贯输给孩子,孩子的每一节课都像是在回味与妈妈度过的幸福时光,学起来既记忆深刻又轻松愉快,六岁入小学的女儿,在快乐中度过了幸福童年。

点击详细内容>>

李长志

育人在先,让孩子首先学会做人。曲慧松本着成才先成人的原则,坚持让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在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从许多业余兴趣爱好中筛选出小提琴和跆拳道。在孩子面对困难挫折时,他们鼓励孩子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将学习当作一种快乐之事,要有持之以恒之心。从孩子懂事起,孩子能做的事情她就让孩子自己做,孩子上学早,她却从不特殊对待,每天送孩子上学,她总是让孩子自己背书包,她对孩子说,如果书包都不能背,还上什么学?孩子爱唱歌、爱朗诵,她就鼓励孩子参加校园广播站,孩子央求她和老师说说,求个方便,她就说有本事自己去争取,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当上了校广播站的播音员,还当上了小记者,而且表现出色,每年都受到嘉奖。孩子年龄稍大一点了,如果放学后妈妈加班没能回家,孩子就能为家人准备可口的饭菜。高中毕业后,孩子对就读大学的学校的选择是自己做出的,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师范大学。

言行一致,用行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在家庭教育中,她始终认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也是家长们的学习对象;在孩子的学习上,有鼓励,有批评,但从不责怪,也不把他与别人作比较,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明确目标和方向,让孩子保持童心,拥有爱心。他们经常对孩子说:“父母不要求你成绩最优秀,但一定要自信、开心,懂得欣赏别人,有爱心。”在学校孩子表现得大方有礼,尊敬老师,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在大学,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不错,长期担任班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与同学相处融洽,乐于助人,帮助后进同学,多次在校演讲比赛、主持人、体育等方面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每次获得奖学金,孩子从不拿来请客或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是悄悄的捐班里贫困的学生,解决她 们的生活困难。

曲慧松,这位普通的工作者,以自强不息、严谨求实的生活态度,把孩子陪养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每每别人提起她的孩子,她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邢凤琴

和谐之花静静绽放

邢凤琴的小家由祖孙三代四口人组成,年过八旬的老母亲见证着我们小家庭的建设历程,也是全家人最大的牵挂。爱人李忠彦和我成为家庭的脊梁,用双肩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女儿李晓轩现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是我们夫妻共同的信念,“百善孝为先”是我们夫妻信守的准则。生活中我们始终坚守孝道,以身作则,十几年悉心照顾生病的老母;工作中我们不懈求索,奋发有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外,更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女儿讲述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的为学真谛;在女儿成长过程中重视言传身教,率先垂范,陪伴女儿学习,共同收获成长的快乐,我们的四口之家在孝心、爱心、责任心的浇灌下,静静绽放和谐之花。

点击详细内容>>

邢凤琴

重孝道、做示范、建家风

都说“家庭是孩子最早和最高学府”,那家风就是铸造子女成人的法宝。构建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核心人物而言责无旁贷。良好的家风能让孩子更早地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我家共有兄弟姊妹5人,我是家中老小,婚后却在丈夫的支持下毅然决然的担起赡养老母亲的重任。2005年7月,老母亲突然中风,虽全力抢救,仍留下严重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十多年里,爱人和我总是尽量挤出时间陪伴老人,谢绝一切外出聚会等应酬,工作中遇到有值班等工作任务时,总是千方百计将时间错开,以免出现陪护“空岗”。老人因身体不便,上下楼都需要帮扶。但只要天气允许,爱人和我总是要把老人从5楼一点一点的扶下来,推她到早市、超市转转,让老妈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陪了老人,就不能陪孩子,虽然女儿也正处在渴望父母陪伴和呵护的时期,但女儿从没抱怨过,反而非常理解、支持我们照顾姥姥。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女儿早已习惯了我们的冷落,也从来不会将祖辈的疼爱当作理所应当;在长期的家庭熏陶中,女儿早早就学会了如何照顾老人、怎样慰藉老人。现在,女儿已是姥姥物质生活上的“调理师”,精神生活方面的“开心果”。

建学习型家庭、与孩子共同成长

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能把父母的角色当作事业来经营方为子女成才的关键。正所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和爱人都是从艰苦的环境中走过来的,都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把对孩子的教育建立在自己带头学习条件下来完成是爱人和我的共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的为女儿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安静的学习环境,用我俩的好学、善学感染孩子,爱人有意识地选择女儿高中阶段参加续本教育,女儿在家学习期间,我阅读了大量教育文献,做了大量笔记,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桌旁,共同学习,有探讨,有辩论,有不服,还有静静的各自忙碌……那样的情景是我们共同打造的家庭最美画面,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一起成长,一同收获——爱人在北京交通大学毕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我也从满洲里市“首届名师”成长为“内蒙自治区特级教师”,2010年女儿在以633分的优异成绩荣膺满洲里市理科状元并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

季铁程

固本守根人之德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出人头地,我也不例外。但我总觉得在出人头地之前,首先要成人,成为一个有“德”行、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孩子还要有感恩的心. 我会经常和孩子说, 感恩是一种感谢。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人间的友情是美好的。

“百善孝为先”,除了感恩,培养一个孩子的“德”,孝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与爱人的工作都忙,孩子一直都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着,等到孩子懂事后,从我们的口中知道,爷爷、奶奶在身体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带了她好多年,并且我们也都是一到周末就回到父母家里,帮着干些家务,陪陪父母,这些事情孩子一直都看在眼里,装在心里。从孩子三年级开始,每周打给父母的问候电话都由她来,爷爷、奶奶的生日蛋糕她会用他的零花钱去买,每年春节她会主动提出用零花钱为爷爷、奶奶买新年礼物。让孩子从一点一滴处知道感恩与尽孝。

点击详细内容>>

季铁程

“善学者,才善为”。 学习是一种人生态度,更一种精神境界,孩子的妈妈是一名教师。三尺讲台、一支粉笔,让她享受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更是用爱心、智慧和执着描摹出自己多彩的教育人生。16年的教育工作,数不尽的风雨,道不尽的辛劳,她却始终初心不悔、诲人不倦,在她看来,任何鲜花和掌声都抵不过她守护生命成长、静静聆听花开的意义。

在孩子学习的事情上,她的妈妈一直都是用一种“半放养”的学习模式来引导她,在一、二年级时,她的学习都是由她的妈妈来督促并且带着来完成,在三年级之后,都是买来教辅教材,她自己提前预习,不会的再由妈妈给她讲,这样一来基础打得牢,学习主动性也高。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应该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进步,带来正能量,特别是能为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深知身教远远重于言传,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一方面积极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努力以广泛的阅读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另一方面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积极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父母的带动和引领下,季然从小勤学好问,全面发展。她先后参加七巧板、朗诵、舞蹈、围棋、合唱等兴趣小组,并且获得过校级“美德少年”“朗诵社团优秀学员”“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在全市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其中在“”满洲里市昂美教育杯第二届小学英语口语风采带赛中荣获一等奖。她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和社会工作,同时还兼任校园广播站副站长工作。

赵晓冬

家庭幸福了 社会更和谐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点击详细内容>>

赵晓冬

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我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常言道:“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贤惠女人的支持”。我平时忙于村里的工作,家里的一切事情无暇顾及,为了不让我被家中事务分心,她主动承担了照看小店、做家务、种菜等很多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他既是家中的贤内助,更是我努力工作的坚强后盾。在我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邻里和睦,热心公益

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我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崇尚环保,勤俭持家

我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我们注重美化环境,强化环保意识,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还在在房前屋后都种植了树木、花草,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

爱国守法,廉洁奉公

我们四口之家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工作中,坚持廉洁奉公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美丽和谐。

芦巍

平凡中的美丽

平凡的生活似乎过于平淡,但如果我们用心地感受与寻找,往往可以发现,小到一片落叶大到宇宙星辰,平凡生活中孕育的美丽总是格外地温暖,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这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三口之家,丈夫郑福勇是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工作于满洲里市司法局,妻子芦巍是一名党校教师,十四岁的儿子郑之达就读于满洲里市第五中学初二年级。结婚十八年来,夫妻敬业爱岗,踏实有为;孩子勤奋上进,全面发展。他们尊崇知识传家,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素质,在生活、工作中用情用心执着努力,诠释出 “最美家庭”的真实内涵。

点击详细内容>>

芦巍

互敬互爱,和谐维家

“善学者,才善为”。在芦巍老师的生活中,学习是一种人生态度,更一种精神境界,她始终坚信只有不断用知识来为自己充电,才能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从而提升自己。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工作在初中政治教师、副校长、政治学科教研员、教研室主任等岗位,执着学习,勤于钻研使她先后获得满洲里市优秀教师、满洲里市“名教师”、呼伦贝尔市教学能手、呼伦贝尔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研员等称号;2009年,芦巍老师因工作调动,成为一名党校教师,岗位的变动使芦巍老师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党校教师,她继续不断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于2014年初修完内蒙古党校研究生经济管理专业全部课程,并获得研究生班优秀学员和优秀论文等表彰。同时她积极深入研究党员干部培训教学规律和方法,紧扣时代发展特点,积极开发教学专题,以认真踏实的教学态度上好每一堂课,获得学员一致好评与认可。2013年她报送的党课获得全市基层优秀党课评选一等奖;她的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报刊。

在芦巍老师看来,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应该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进步,带来正能量,特别是能为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芦巍老师和丈夫深知身教远远重于言传,他们用自己无声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一方面积极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努力以广泛的阅读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另一方面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积极带领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们家庭于2013、2014连续两年获得满洲里市第五中学“ 书香家庭”的荣誉称号。在父母的带动和引领下,郑之达从小勤学好问,全面发展。他先后参加钢琴、游泳、主持、绘画、摄影、滑雪等兴趣小组,在全市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其中他的摄影作品《绿》曾获呼伦贝尔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二等奖。他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和社会工作,在学校大型活动中多次担任主持人,同时还承担着满洲里市校园电视台“一线访谈”主持工作。他先后多次获得满洲里市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

周爱群

勤学笃行 爱岗敬业

周爱群是兴华办湖北社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该同志一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主要负责的是“关心下一代”工作,其工作内容是为老人和孩子们服务。她到社区后,就与辖区居民服务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两年来,她带着诚心、热心、耐心、热情跟踪服务每一位居民,为社区各项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点击详细内容>>

周爱群

真情为老人服务

为了积极鼓励引导社区老人接受再教育,学习知识,周爱群从网上查的学习材料为依据,给予老年朋友们进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如:《热敷可缓解老花眼》、《下蹲运动促健康》、《运动抗癌保健康》、《老年人不宜空腹晨练》、《散步是常寿“秘诀”之一》,《延年益寿“五字”经》、《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平衡》、《每日健康行为的基本准则》、《常吃胡萝卜预防关节炎》、《有些老人不宜大笑》、《几种食物堪称天然脑黄金》等。多年来进行老年保健知识讲座20余次。周爱群为了使广大老年朋友健康,长寿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同时她也成了大家的知心朋友,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文化生活。

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周爱群是一名优秀的关工委秘书长,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成了她的职责。湖北社区关工委经常开展以道德大讲堂的形式、以世界读书日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辖区小学生年参加活动。

周爱群向小学生介绍了世界读书日的由来、意义及今年、前四年的世界读书日主旨,号召小学生认真读书、立德成才。读书活动让孩子们深受教育,小学生谈感想体会时所讲:要读好书、爱读书、会读书,天天抽时间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日积月累会增长知识、提高素质,指导做人说话处事,对道德养成作用很大,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争做品行高尚的人,长大报效祖国。

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而为了挣钱又无暇顾及孩子,为此,她在五老赵淑琴家八十多平米的楼房里成立了家庭学校,召集这些孩子每天放学到她家写作业、看书、看报、规范孩子的举止行为、进行典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等,此项举动不仅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使孩子充实了知识,受到了教育,使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李雁北

退役不退色 廉政当好家

李雁北,男,山西大同人,2014年由满洲里边防检查站副政委转业到地方工作,现任满洲里市东山街道办事处纪工委书记。

李雁北同志转业转岗后,始终做到退役不“褪色”,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方面,及时调整心态,并以一名“小学生”的姿态抓紧点滴时间学习纪检业务知识;另一方面,切实摆正位置,坚决按照党工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主动搞好班子团结,认真履行纪工委书记职责,坚持重“言传”更重“身教”,深入细致开展各项纪检监察工作,单位面貌、队伍士气焕然一新。

点击详细内容>>

李雁北

恪尽职守、干净担当

家风不正,必然导致为官不清,为政不廉,一些腐败案件的发生,往往与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李雁北同志坚持将街道、社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纳入廉政风险防控范畴,充分发挥家庭在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特殊作用,筑牢家庭反腐倡廉思想防线。通过联谊会的形式组织干部家属召开座谈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交流谈心等活动,教育引导配偶为领导干部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不收不义之财,不拿非分之礼;坚决不让任何贿赂进家门,不让一切不健康的东西进家门,把领导干部的“后院”纳入反腐工作的重要阵地。

团结邻里、学会感恩

李雁北的爱人穆金凤是从山西随军来到满洲里生活的,二十多年来,默默支持丈夫在部队的工作,刚到这个陌生城市的时候,举目无亲,是邻里乡亲帮助她带孩子、找工作,夫妇俩互帮互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虽然爱人穆金凤现在身体不好,但还是经常帮助楼内的邻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她的话说:咱们要学会感恩、知道感恩;邻居关系需要我们经常的走动,要互动起来,远亲不如近邻,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曾经有一个姓王的年轻夫妻,因长年在外打工,把父母接到城里生活,临走时专门托付小穆代为照顾其父母;有一次,二楼一新婚妇女生产,因爱人出差不在满洲里,小穆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将这名妇女送到医院,并陪同她在医院住了一周,直至母女平安出院。

言传身教、奉献爱心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温馨和睦的家风、血脉相连的亲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和谐家庭的基础,教育子女,带动家庭成员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爱他人。在学校,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同学;在社会,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在公共场所,教育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培树孩子的爱心和正义感。李雁北同志在部队工作期间,连续多年为满洲里市二道街小学的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在家长的熏陶之下,女儿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现在大连海洋大学上学的女儿也经常利用寒署假期做义工,大二、大三连续两年学习成绩全班第一,她的每一个爱心之举,家长都给以肯定和夸奖,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夫妻相敬、践行忠孝

常言道:忠孝不能两全,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李雁北夫妇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他(她)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也献给了第二故乡。多年来,他们没有完整的休过一次带薪年假,把对老人的思念与关心倾注在钟爱的边防事业上,老父亲千里迢迢从山西老家过来看他,为了不影响工作,也没请过一天假,在他认为: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的大孝。

窦亚茹

遵纪守法、学法、用法

窦亚茹系满洲里市东山办馨园社区居民,现年54岁,中共党员,全家5口人,多年来,在上级党组织和社区党支部大力协助下,生活中注重守法、学法、用法得到社区和辖区居民的认可,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多年来,窦亚茹在家里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模范遵纪守法。

自从2011年退休后,主动参加了社区法律宣讲志愿者活动,是社区法律知识宣传的组织者,经常在居民区宣传法律法规,常年义务奉献给社区普法事业。她参加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工作中以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调节邻里矛盾,在开展“送真情、送法律、送温暖”为主题的三送法律服务活动,她经常活动在刑释解教人群当中,宣传法律相关知识,了解民情,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在当地得到了很好的口碑。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窦亚茹同志在宣传遵法学法用法的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有凝聚力、亲和力;她上有90多岁的婆婆,下有3岁的孙女,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

点击详细内容>>

她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窦亚茹退休前是兴华办事处湖西社区的书记,曾获得过满洲里市道德模范,退休后她依然热爱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加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关心、爱护和帮助辖区的青少年;经她调解的矛盾纠纷就有十几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温馨和睦的家风、血脉相连的亲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和谐家庭的基础,教育子女,带动家庭成员诚实守信,热爱集体,关爱他人。在学校,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同学;在社会,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在公共场所,教育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培树孩子的爱心和正义感。李雁北同志在部队工作期间,连续多年为满洲里市二道街小学的贫困学生捐赠学习用品,在家长的熏陶之下,女儿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现在大连海洋大学上学的女儿也经常利用寒署假期做义工,大二、大三连续两年学习成绩全班第一,她的每一个爱心之举,家长都给以肯定和夸奖,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在家庭生活中处处以礼相待,以诚相待,遇到困难时总是和丈夫互相开导,共同的生活经历使她们的心贴的更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她们的意见不一致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和同事的羡慕和称赞。孝敬长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待家中90岁高龄的婆婆她悉心照顾,充分理解其絮叨。照顾婆婆的同时她还要帮着子女照看3岁的孙女,她总认为自己辛苦不要紧,主要家庭和睦、大家都能遵法、守法就好。

综上所述,窦亚茹,家庭和睦,积极进取,热心公益,带头自觉学习法律法规;带领群众学法、用法,积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帮助群众用法律维护正当权益。

吕淑梅

营造真正的绿色之家

吕淑梅,70岁,是馨园社区一名普通家庭妇女,她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她家住鑫佳路,邻居们都称赞吕淑梅家庭是真正的绿色之家。

从生活点滴,厉行节约

吕淑梅她平时很节约,从不浪费一点粮食,充分发挥了旧物利用。她家的清洁工具拖布从来不买,都是用纯棉的旧衣物改的,她做的拖布又大又厚,吸水又强,比买的好使多了。

做的多了,吕淑梅就经常把它送给邻居使用。在她的家中,生活中的小窍门很多很多,看起来没有利用价值的东西,她就能把它变得有价值,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污染。

她家的用水从三个方面节约,厨房用水,个人卫生用水,和厕所用水。厨房用水,她家的淘米水和洗菜用剩的水都利用得恰到好处, 她家用干净器具把水接起来清洗衣物或其他物件,洗完衣物的水用来浇花。厕所用水一般都是把各种用剩的水储起来冲洗厕所或拖把,真正做到了一水多用,让每一滴水都变的有价值。在生活细节上,她也十分注意方法。外出购物买菜一般自带购物袋,不用一次性筷碗。家用照明电全部使用节能灯,并且出门养成随手关掉水电开关的习惯。虽说孩子现已成家立业,但她经常言传身教地教育子孙不要铺张浪费积极参与节能低碳活动。

点击详细内容>>

变废为宝,美化家庭环境

变废为宝是吕淑梅的生活理念。她利用很多废旧物自制了多种蓄水用具。走进吕淑梅家的院子,多种花草枝繁叶茂随风摇曳,散发出不同的清香。自制的蓄水用具有玻璃制作的,铁皮制作的,坏旧的陶瓷缸制作的等等,一到雨季就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景观,这是收集自然雨水的最好途径。吕淑梅种花养草一般都引用自然肥料,淘米水发酵,鸡蛋壳捣碎,家禽粪类回收等等。既废旧利用节约了资源又美化了环境。吕淑梅家种养的花草根雕每年都迎来了各方爱好者观赏借鉴。

吕淑梅家中的每一个家电的选择也都从节能、省电、等入手,在家庭中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提倡文明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来履行环保承诺。向社区居民及周围同事、亲朋好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践行节能减排行动,树立环保理念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的消耗。

变废为宝,美化家庭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吕淑梅总是要求家庭成员,要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全家人在她的带领下在读报看书看电视中增强环保意识,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形成节能环保人人有责的“绿色”意识。全家坚持绿色出行、在小事中注重节能减排,做到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平时在社区中主动宣传,争做节能环保的“绿色”使者,利用自身有利条件,积极在社区、邻居、亲友、同事、朋友间开展节能环保绿色宣传,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传达给更多的人。

翟秀婷

点滴诠释家与爱的真谛

翟秀婷是云杉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他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爱人是一名个体出租车司机,他们夫妻结婚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他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婚后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们互相支持、相互勉励、相濡以沫。在工作中,她要求自己做得更优秀,在社会、家庭生活中,也是力争做好自己的角色,尽量完美的诠释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亲。

他们与公婆尽管不住在一起,但是一有时间就去公婆家帮着拆洗被褥、打扫卫生、做饭等能做家务活都帮着做,人说最难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他家的老人一直把儿媳当成自己的闺女看待,儿媳上班时帮着带孩子,老人一做好吃的饭,就给他们送去。

翟秀婷把两位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孝敬,节假日陪老人聊聊天,讲讲单位、社会发生的一些趣事。老人说,儿子、儿媳张罗着带我去上街买衣服,他们告诉我不要去看价签,只要喜欢就行,说实话,平时我自己是舍不得花这么多钱的,儿子对我好是应该的,但娶到一个好儿媳才真是不容易,儿媳平时给自己买衣服挺舍不得的,只要一提给我们老两口买东西,没有不愿意的时候,都是她先张罗。我心中真是感动啊!”说实话,翟秀婷一直都觉得这是她应该做得,邻居的大爷大娘都夸她是孝顺的儿媳妇。

点击详细内容>>

在婆婆的影响下他们生活上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孩子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他们的教育下,她的儿子衣着朴实大方,从不大手大脚,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儿子逐渐自立,假期参加社区的社会献爱心活动。好使多了。

2007年春节期间,全家正安于温馨幸福的日子,坏消息泰山压顶般的袭来,正月查出婆婆乳腺癌,需要住院治疗,爱人便不出车,帮着照顾老人,她工作也不能耽误,家务需要料理,孩子学习需要辅导,在这段日子里,翟秀婷每天抽空还要去医院看看婆婆一天的状况,在那里给婆婆喂饭、洗脚、洗衣服……有时候回到家后,翟秀婷觉得浑身疲乏。但是夫妻还要互相安慰不要太悲伤,看着见老人身体一天天好转,孩子一天天成长,翟秀婷的心里感到很欣慰。

都说患难见真情,单位领导的体恤让翟秀婷倍感温馨,在得知老人需要服侍的情况后,方便她照顾家里,尽可能减少她的工作,老人住院期间,单位的同事纷纷去看望老人。领导、同事给翟秀婷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让她倍觉温暖,更能做好对老人的关怀和照顾。

蒲海宾

尊老爱亲 最美家庭

我的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家里还有上了岁数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的弟弟妹妹们,而我又有一个双胞胎的妹妹还有五个弟弟,父母都是姐妹兄弟中的老大,家里有啥事都会找他们,而我也是孩子们的大姐,弟弟妹妹们有事也都会找我!在家里当老大就要有担当,像我的母亲一样又能干还非常孝顺的人。我的母亲是一个很能干的女人,她工作能力很强,家里事情也会很好解决!外面的事情也会很轻易的解决,但是我的母亲也是最孝敬的人,她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不敬佩她的人。我的母亲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我和妹妹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俩,人不能忘了感恩,如果一个人忘了感恩那这个人不会有什么好报的!感恩的心应该世代相传,我的家不能因为哪一代的人忘了本,忘了感恩,忘了孝敬长辈!这句话我的父母总会提醒我,我也必须这样做,这样做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我的母亲在几年前的车祸上住进医院,那年我刚学校毕业,在医院照顾他,那段时间我累的筋疲力尽,我和我的父亲倒班照顾她,虽然我们很累但是她也受了更多的苦,她也很累,不能动只能躺在床上,在住院的时候她不让我们告诉姥姥他们,怕他们担心,我知道那是因为怕老人们上火担心她,这也是一个孝敬的女儿的心,住院好长时间姥姥们才知道我的母亲住院了,那时候我母亲可以下床了,这样让他们知道他没有那么严重,我的母亲车祸发生后,她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身体怎么养,她从车的很远处走到车的旁边去找他的朋友,结果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只有她和她的一个朋友最严重的,而这两个人当时都很担心他人,住院还不忘了工作,不忘了我的姥姥们,各种找理由拒绝回家吃饭,就怕担心她。

点击详细内容>>

蒲海宾

不管老人谁病了我的母亲第一个知道,第一个带他们去医院做检查,不管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无私奉献出来。

导致腿部骨折,他和我二姨带着姥姥去医院,楼上楼下的跑,家人忙前忙后,我母亲是一个非常害怕爬楼梯的人,但是医院停电,电梯不能用,只能爬楼梯,那一天是我母亲爬楼最多的一次,那是自己的母亲,她在累也的爬,我的妈妈和她的妹妹也就是我的二姨陪着姥姥,照顾姥姥,而她不止要照顾姥姥还要白天上班,身体上的疲劳加上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操心劳累身体熬出来的都是病。姥姥有一次心脏疼,到医院检查,妈妈说让我的姥爷也检查一下,大早上接他们到医院做检查,发现姥爷的病更严重,都是长时间的累积造成的,他是怕我,妈妈们担心就没说,我妈妈害怕了开车直接拉着他们去外地了,在一个家庭里,必须有一个人得为这个家去操心,不然这个生活怎么过呢,父母的辛苦劳累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他们的父母过的好,也让他们的儿女过的好,他们去外地看病,我的母亲因为工作得了很多职业病,经常陪客户喝酒,导致身体很多健康问题,而她坚持去了,伺候病人很辛苦,但是身为儿女就应该尽到当儿女的责任,孝敬老人也是应该的。

我的家人过的其乐融融,虽然过的很平淡,但是也很开心!老人身体好好的,孩子们也很乖很听话,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曾经有一个信息说的是:如果用你十年的寿命换取老人和孩子的一年的平安如意,你会换吗?我们家的人都会回答“是”,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自己而活,那么这人过的太自私,没有人会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因为不值得交,也不值得尊重,一个人的表现就能看出这个家庭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从很小的一件事情就能体现出这个人对待家人什么样,对待家人都不行那对待外人又会什么样呢!

王凤霞

敬老事迹在社会传为佳话

提起王凤霞,很多人都熟悉她,她是丁香园社区九委居民王洪举的三女儿,多年来,她的敬老的事迹令人赞叹,让人感动,在社会上传为了佳话。

孝心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及长辈是中华各民族的光荣传统美德,在王凤霞这个家庭中就有着充分的体现。父亲已八十多岁,双膝置换,生活不便,老母亲多年来脑血栓后疑症,生活非常艰难,需要有人在她们身边照顾,王凤霞毅然放弃美丽的冰城哈尔滨,义无反顾地来到父母身边尽孝。父亲多次住院,母亲又卧床,给生活更带来很多的难处。母亲时间久了产生绝望情绪,她就一次次开导母亲,病在床上的这么多年,她给接屎接尿,洗衣做饭,收拾屋子,在老母亲经常便秘的情况下,她亲自给灌肠,甚至用手抠,从来也不嫌弃。什么病都是“三分治、七分养”,为了帮助老人尽快恢复,她寻大夫、找书籍,用偏方及补品来给予母亲调养,帮母亲做康复锻炼并耐心按摩,使母亲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点击详细内容>>

王凤霞

精心

多少年,她处处为老人着想,尽量多为老人提供一些方便,怕母亲长年卧床不活动患上褥疮,她不顾自己身体疲惫,家务事忙,坚持为母亲做按摩、清洗身子,由于她的精心照顾,老人没有一点异味。为使老人每天开心,她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怕老人卧床时寂寞,她把电视安置在老人屋里,让老人舒舒服服躺在床上就能享受精神生活,二老爱看二人转,她就想方设法给买了不少二人转的光盘,让老人根据自己的喜爱选看。

耐心

小小孩,老小孩,上了年纪的人就像小孩一样,他们听力差,反映慢、性格急、观念传统,有时爱耍耍脾气,王凤霞从不和老人争吵,总是耐心解释、苦苦婆心的劝说,即使受了委屈,也忍着不与老人分辩,她总说:“她们是老小孩了,没有对错,我们尽孝道要耐心”。

爱心

为了使老人吃上放心蔬菜,她顶风冒雨、起早贪黑地给小菜地浇地、施肥,除了满足自家吃菜需要,她还经常分给邻居。她所住的单元楼道整洁干净,都是她经常打扫的结果,人们都夸她是“闲不住”的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好了,整个社会就会和谐,王凤霞的感人事迹,就是这和谐社会的一朵耀眼的浪花,我们祝愿这尊老敬老的美德生生世世、永远传承不息。

贯爱新

让幸福在家庭间传递

我叫贯爱新是兴华街道办事处湖东社区的退休人员,我的家庭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来,夫妻共同努力,营造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爱岗敬业,儿子懂事,儿媳善解人意,孙子乖巧可爱。一家五口共同为能有一个健康快乐家庭而共同努力。

身为人妻、身为人母、身为婆婆、身为奶奶、身为人女的我,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众所周知社区的工作是最多了,退休前丈夫为了让我能安心的处理社区与居民的大小事务,丈夫把家里的事情全部承担下来。下班不管多晚回家总能吃上热乎饭,冬天晚上入户的时候家人来接,有时候甚至陪伴着走家串户。退休以后我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也让上了岁数的丈夫享享福。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我都能尽责尽孝,换位思考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抽时间陪在他们身边,顺从他们的意见和看法,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我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我付出多少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点击详细内容>>

结婚以来我与丈夫家庭互相配合,生活互相关心,老人互相照顾,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我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儿子从小就很懂事,从小到大都没让我们操心过。说起儿媳我非常的欣慰,自从他俩谈恋爱起我就没把她当过外人,她就是我自己的女儿。儿媳很善解人意,这些年我们从来没因为什么事情争吵过。儿媳很孝顺,平时不管大小节日都不会忘记给我和丈夫买些东西,我们生病了会买药关心。小孙子是这个家庭的开心果,他的到来为我们这个和谐的家庭更是添加了一道光彩。儿子儿媳上班,退休后我就在家看孙子。但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我总是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大人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们大人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时争取做到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让其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许多,但是也可以获得许多幸福。儿子儿媳对我这样的教育也非常的赞同。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我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只要我们知道了,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为大家排忧解难。邻居们只要说起贯爱新一家的,都说这个家人好啊,有吃的从来不落下邻居,谁家没吃的了、没喝的了、没用的了给拿给做给买,谁家没工作了给找,谁家老人没人管了给管,谁家两口子吵架了给调解。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辛海鸥

敬老爱亲 和谐家庭

我的名字叫辛海鸥,出生于1974年5月9日,是一名典型的家庭主妇,我生活在幸福的四口之家。在我的家中有年近古稀但久病卧床的父亲,有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为人宽厚的老公,还有可爱懂事,正在读高一的女儿。

我父亲辛君,1948年12月8日生人,他曾任劳任怨、乐于助人,在我心里他是最伟大的父亲,一直认为父亲的形象特别高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2004年我父亲因患脑血栓瘫痪在床。从此,他不能再用浑厚的嗓音来教导我。想到父亲是外地户口,没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今后生活没有保障,我心里非常难过。就此,我给自己下了任务——照顾好我的父亲。于是,这些年我的生活便千篇一律。

清早,我给家人做好早饭,给父亲洗漱完,还要单独给父亲做些流食,父亲因舌底动脉硬化致使小舌不灵便,即便我用汤匙小心翼翼地喂他,也还是会呛到他。每当看到他连吃东西都这么痛苦,我都满含泪水的轻捶他的后背,帮他往下顺顺,同时也安慰他,至少希望他不要自暴自弃,让他感受到我的爱,让他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忙完一早,我要准备午饭,家中还有念书的女儿,女儿正上高中,一定要让她按时吃饭,安排完女儿吃饭,我还是耐心的给父亲喂饭。中午父亲要休息,我便趁这时间干些家务,给父亲洗涮尿垫。吃过晚饭,对于各自忙碌一天的我们,只有这时候家里是最温馨的。老公和女儿都帮我照料父亲,因父亲是瘫痪在床,因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要经常给他擦洗,以我这瘦弱的身躯是没有办法给他翻身的,都是通情达理的丈夫帮我来给父亲翻身擦洗。让我更加欣慰的是,当我每次给父亲擦粪便时,年幼的女儿总是毫不嫌弃的拿着抹布和热水盆来帮助我。工作的人都下班了,可我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夜里,我要经常起来看看父亲睡的好不好,要经常给他翻身,老公不忍看我一人受累,经常拖着疲惫的身躯帮我给父亲翻身。毕竟老公工作一天了,能不累嘛!更何况他还是一名厨师,工作量可想而知。

点击详细内容>>

数年如一日,家人就这样和我并肩努力,伺候卧床的父亲,想到老公的宽厚善良,想到女儿的孝顺懂事,我几次流下泪水,这不是痛苦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虽然现实生活是残酷的,但我更感谢我身边最亲的人带给我的安慰与支持,让我能更加坚强的面对生活,让我父亲也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父亲虽不能用言语表达他的心情,但我看得出,他的无奈,但同时他又是欣慰的。就让我们这个家继续幸福下去,虽然苦些累些,但我们是快乐的。

宋立忠

幸福是一起走过艰辛的从容

站前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在外人看来也许是苦不堪言。家中有瘫痪在床的婆婆,还有患有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大伯哥,在平常人的眼中,这样的生活一定充满了苦难艰辛。然而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却用自己平凡的举动,让生活折射了不平凡的光芒。

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叫王君,现年51岁。1989年嫁到了新开河办站前社区,王君与爱人宋立忠风风雨雨共同走过了26年的岁月,也一起经历了26年的生活艰辛。婚后,王君除了上班就与丈夫一起承担起了照顾家人日常生活起居的重担,伺候大伯哥的吃穿,与婆婆一起操持家务,2000年5月,婆婆因脑出血一病不起瘫痪在床,2002年,王君原单位铁北矿大集体解散了,使得她下岗待业在家,那时女儿正在上学,这突然的变故让这位年轻的女人顿时感到了生活的不易,也曾经感到无奈和艰难,但生活不是靠抱怨就能度过难关的。王君调整好心情,脚踏实地的经营起这个家。在婆婆瘫痪卧床的这十年间,王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与精力,十年如一日的洗涮、翻身、喂饭、喂药,在婆婆离世前的五年,老人因长期卧床黑夜白天的生活颠倒,晚上不能入睡,需要有人在身边守着,帮助翻身。王君为了让丈夫休息好,不耽误正常上班,就独自承担起了晚上守护婆婆的重担。那几年,王君白天做饭洗衣服,照顾一家人,晚上守在婆婆身边,几乎是一夜都不能睡个踏实觉。婆婆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日常的吃药打针都是王君操心,爱人平日上班,只能靠王君家里家外的忙前忙后。

点击详细内容>>

宋立忠

2012年婆婆过世了,由于大伯哥没有婚娶,为了更方便地照顾他,王君和爱人把大伯哥从婆婆那屋接到了自己的房子里。王君一家三口和大伯哥一起生活,照顾日常饮食起居。王君像对待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照顾着大伯哥,伺候他的吃穿。在外人看来这也许是负担,但在王君一家人的心中,大伯哥早就是不能割舍的一家人。大伯哥的其他兄弟姐妹也会时不时地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住些日子,但无论在哪住,他住了几天总想回家,虽然自己没有家,但在王君平日的照料下,他早把弟媳的家当自己的家了。如今,大伯哥已年过六十,身体依然很硬朗,一家人在一起,苦中有甜。 时至今日,这个平凡的家庭依旧过着平凡的日子,虽然在外人看来艰难,但王君却享受着生活所赐予的一切。王君的爱人也很感谢这么多年妻子的付出,自己上班工作,顾不上家里,若不是妻子的悉心照料,这个家早就不是家了。在街坊邻里中,大家都知道王君家的事,都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积极乐观的态度,都亲眼见证了这一家人的辛酸苦辣。生活虽然没有特别恩待这个家庭,但王君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日子多么难,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事情。

付建华

爱在这里远航

在我们生活、身边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就这些点点滴滴的事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身边的付建华,是扎赉诺尔渔场的一名普通工人。他们家是幸福的7口之家,每当谈起他的家庭很多人都会流露羡慕的表情,这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令人敬仰羡慕的职业,也不是因为他们家产万贯,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付建华和妻子结婚30几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儿子,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周围人的称赞。

他的妻子郝桂芝也是一名渔场普通工人,他们在单位相识,大家都说她很善良,人缘好,工作又认真,对父母孝顺,是单位里的老好人,只是她有个智力、肢体残疾的姐姐,常年瘫痪在床,如果跟她结婚就相当于一起娶了残疾大姐这个拖累。他没有听周围人的劝告,因为他爱这个善良的女人,就要和她一起承担生活中的幸与不幸。婚后他和妻子非常恩爱,他们全心全意的孝敬父母,照顾生病的大姐。

点击详细内容>>

付建华

人说生活的路是漫长的,它夹杂着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邻居们都说你们夫妻俩生活的太苦了,他却享受着这种苦中带乐的幸福。他们两个都是工人,收入非常微薄,要支撑整个家庭的消耗都是很紧张的,却还要养活父母、瘫痪在床的大姐,而且大姐因为疾病要常年吃药,婚后他们的生活一直很拮据。1984年他们有了可爱的儿子,儿子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快乐因素,但同时家庭的压力就更大了一些,妻子虽然不说,但他何常不知道她的辛苦。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多的跟他分担家务的重担。

几年的共同生活,他们夫妻二人已经达成了一个不用言语的共识,那就是互相尊重彼此,尊敬并帮助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照顾大姐。要日复一日的照顾年迈的老人是很不容易的,要照顾瘫痪的姐姐就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大姐是一级肢体残疾,穿衣、三餐、上厕所都得要人照顾,每天要换洗一大堆的尿布,有时候大便弄的床上到处都是,他和妻子都无怨无悔耐心的为她清洗干净。有时候懂事的儿子也会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看着他们辛苦总是哭着说:“这么些年拖累你们,我们做老人的真是对不起你们啊。”而他却觉得和妻子这样携手患难的日子很幸福。

就这样他们一家人各司其职,现在日子越来越好,父母身体健康,大姐通过政府部门的帮助享受了三无人员的待遇,儿子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

郭福

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和睦相处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

郭福,中共党员,在桥苑小区2号楼6单元402居住,出生于1951年7月17日,退休后,因其与邻里相处和谐,一家五口在一起居住家庭和睦,小区内家庭邻里间有困难都找他帮忙,并且即使邻里不找他,他也主动关心邻里。2014年6月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他便被社区主任推荐为业主主任。自从成为业主主任,他更加关心辖区居民的生活琐事,不管谁有困难,都找他帮忙,他能解决的就自己一个人解决;需要大家帮忙的,他就号召邻里的居民共同帮忙,商议解决;需要社区帮忙的,他便当这个跑腿的,到社区为邻里解决问题。他便被称为是这个小区里主事儿的人。不管社区有什么活动,只要有他在,群众的热情总是能被他带动起来;不管社区有什么事,只要有他在,就一定会有人积极响应;不管小区内的居民有什么困难,只要有他在,就一定能够顺利解决。

点击详细内容>>

郭福

的儿女不孝顺父母,他便找别人家的儿女来说教,虽然他的年龄也大了,可是如果哪家的老人无人照顾,他便主动做一个“志愿者”来照顾老人。也正因为他的榜样作用,带动了他的爱人,再到他的儿子和儿媳,还有他的小孙子,家中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乐于助人,都离不开关注身边的老人。在小区里,他是热心助人的好邻居,在家庭里,他是孝敬老人的模范代表。

有一次,辖区里有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儿女又因事情需要去外地一个月,需要人照顾,社区得知此事后正在商议该如何利用社区的资源帮助老人,这时他一个电话打来,不知他从哪儿听说了此事,便主动说这一个月他来照顾。这一个月里,他便和老人成了朋友,平时聊天说话,出去散步,做饭、收拾屋子,不但成了“保姆”,还自己花了不少钱,可是他从来也不觉得自己亏,还觉得孝敬老人是他应该做的,有时他忙不过来,他的爱人还会来帮忙,小孙子也经常来玩。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一家人。

这样的小事在他身上发生了太多,可他却从来都不提,有人要感谢他,都被他挽言拒绝。在现在的社会里,这样的大家庭和睦相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可这在他的家庭里却不算什么,儿子和儿媳孝顺他们,孙子懂事听话,他和爱人也种种花草,出去散步,帮助邻里。他的家庭便成为了辖区里孝老爱亲中华传统美德的道德典范。